Pulp—Determination of fiber coarseness-
Polarized light method
(ISO 23713: 2005.MOD)
編輯:弗艾博纖維技術研究中心
前言
本標准修改采用ISO 23713:2005《紙漿利用自 動光學分析測定纖維粗度偏振光法》(英 文版)。
本標准與ISO 23713:2005相比主要差異如下:
——用GB/T 462《紙、紙板和紙漿分析試樣水分的測定》代替ISO 287:1985.MOD和ISO 638;1978, MOD;
——用GB/T 10336《造紙纖維長度的測定偏振光法》代替Cqv ISO 16065- 1:2001;
——用GB/T 24321《紙漿 物理試驗用實驗室紙頁的制備 常規紙頁成型器法)代替IS0 5269- 1:2005.MOD:
——用QB/T 1462《紙漿實驗室的濕解離》代替eqv IS0) 5263; 1979。
本標准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准由全國造紙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國家紙張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造紙協會標准化專業委員會。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王振、鄧知明,王菊華。
本標准由全國造紙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
1範圍
本標准規定了利用偏振光測定纖維粗度的方法。
本標准適用于能夠對光線發生偏振光的各種紙漿.本標准測定結果中將不包括長度小于0.2mm的纖維。
2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准的引用而成爲本標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准.
GB/T 462紙、紙板 和紙漿分 析試樣水分的測定(GB/T 462- -2008. ISO 287: 1985. MOD; ISO 638:1978. MOD)
GB/T 740紙漿 試樣的采取(GB/T 740—2003.ISO 7213:1981.IDT)
GB/T 5399紙漿 漿料濃度的測定(GB/T 5399- 2004.1S0 4119; 1995.IDT)
GB/T 10336造紙纖維長度的測定偏振 光法(GB/T 10336- 2002 .cqv ISO 16065- 1:2001)
GBT 24324紙漿物理 試驗用實驗室紙頁的制備常規紙頁成型器法(GB/T 24324:—2009.
ISO 5269—1:2005.IDT)
QB/T 1462紙漿實驗室的濕解離(QB/T 1462—1992.cqv ISO 5263: 1979)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准。
3.1
非偏振光unpolarized light
由光波組成的光.其光波的振動面隨機排列。
3.2
偏振器polarizer
只允許在特定方向(偏振器的偏振方向)振動的部分光波透過的儀器。
3.3
平面偏振光plane polarized light
由光波組成的光。其光波全在同一平而上振動。
3.4
正交偏光鏡erossed polarizers
一對安裝在光路上的偏光鏡,兩個偏光鏡的偏振方向互爲直角,使光線不能從一個偏光鏡直接透過另一個偏光鏡。
3.5
雙折射birefringence
某些物質,如纖維素纖維,具有晶體結構,其折射指數隨偏振光方向而變化。
注:透過纖維索纖維的光線可遺過另-個正交偏光鏡.是平而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被旋轉的結果。
3.6
總纖雛長度total fibre length
所測纖維的總長度,見式(4).
3.7
纖維粗度fibre coarseness
所測纖維的絕幹質量除以其總纖維長度.見式(5)。
3.8
細小纖維fines
長度小于0.2 mm的纖維。
4原理
懸浮在水中的纖維(已知質量).流經一個纖維定向室(FOC).纖維作定向排列,每根纖維的投影長度便自動地被測量出來。正交偏光鏡用來區分纖維和纖維以外的物質.如氣泡,氣泡不能使平面偏振光旋轉。于是紙漿的總纖維長度和平均纖維粗度便可計算出來。
5儀器和設備
5.1纖維長度分析儀
應符合GB/T10336中的規定.由測量部和樣品輸送系統組成。
5.2 解離器
應符合QB/T 1462中的規定。
5.3紙頁成形器
應符合GB/T 24324的規定。
5.4 天平
精確度爲土0.I mg.
5.5天平
量程範圍應不超過5 kg.精確度爲士0.1 g.
5.6 玻璃瓶
儲放試樣用.容積爲50 mL帶有瓶盖和標簽。
5.7塑料容器:
兩個容積爲5L的容器.有手柄。
5.8燒杯
容積爲600 mL.
5.9 參比紙漿
參比紙漿以漿片的形式提供。
6取樣及樣品制備
6.1取樣
如果試驗的目的是爲了評價某一批紙漿的質量.則應按GB/T 740中的規定進行取樣。如果取樣方法不同.則需注明樣品來源.如有可能還應注明所使用的取樣方法。從所收到的樣品中采取試樣.應使試樣能夠代表整個樣品。
6.2解離
6.2.1幹燥樣品
對于幹燥樣品來說.應取出至少30 g絕幹質量的試樣。並在水中浸泡至少4 h.將試樣撕成小片,不應對試樣進行裁切,否則將會導致纖維變短。根據漿種不同.按QB/T 1462中的規定進行解離。並按GB/T 5399中的規定測定解離漿的濃度。
6.2.2 未幹燥樣品
根據漿種不同.按QB/T1462中的規定進行解離。並按GB/T5399中的規定測定解離漿的濃度。
注:過度解離可能會使某些紙桨產生細小纖維並降低纖維長度.因此應優先使用輕度解離的未幹燥紙漿進行測定。
6.3細小纖維的去除和試樣制備
6.3.1 細小纖維的去除
6.3.1.1 取相當于絕幹質量約0. 50 g的漿樣。經過解離.按GB/T 24324中的規定.用實驗室紙頁成型器抄制成濕紙頁.應確保濕紙頁均勻一致。
注:抄制0.50g絕幹質量的實驗室紙頁.應確保洗掉大多數細小纖維。
6.3.1.2用肉眼檢查實驗室濕紙頁的纖維碎片(如漿塊、纖維束和汙染物)情況。如果有纖維碎片.則應仔細從濕紙頁中取出1g(約50mg絕幹漿)不含纖維碎片的濕漿備用。並在試驗報告中注明纖維碎片的去除情況。
注:纖維碎片將導致質量測定的不准確.最終造成纖維相度的結果不准確。
6.3.1.3 將1 g不含纖維碎片的濕漿放人一個已稱量的玻璃瓶(5. 6)中.並測定濕漿的質量.准確至土0.1 mg.
6.3.1.4 應按GB/T 462中的規定. 測定去掉纖維碎片的剩余實驗室濕紙頁絕幹漿含量。然後用該值計算玻璃瓶中纖維的絕幹質量.記錄纖維的絕幹質量(m)。
6.3.1.5 如果要儲存不含纖維碎片的濕漿.應將其存放在溫度爲4 C士2 C的冰箱中。應確保試樣不結冰。否則將影響測定結果。
6.3.1.6如果使用其他一些標准或已確定的方法去除細小纖維.則應在試驗報告中注明。
6.3.2試樣制備和稀釋
6.3.2.1從不含纖維碎 片的濕漿中獲取至少3個試樣.用于測定纖維粗度。稱量一個塑料容器(5.7)的質量.准確至0.1 g。將玻璃瓶中的試樣倒人已稱量的塑料容器中。沖洗瓶子及瓶盖.確保所有纖維均轉移至塑料容器中。添加約4500ml.蒸餾水或去離子水倒人塑料容器.並稱量容器中纖維和水混合物的質量(m2)。

6.3.2.3將已去皮的空燒杯放在天平上。
6.3.2.4當取試樣 進行測定時.應確保纖維和水混合物中的纖維得到很好的分散。吸取所需量(m3)的纖維和水混合物.並轉移至天平上的燒杯中。記錄燒杯中纖維和水混合物的質量.准確至0.1 g.並計算燒杯中絕幹纖維的質量。
注:建議將纖維和水混合物迅速在兩個幹淨的塑料容器(5.7)之間來回傾倒避免溅灑,在最後一次轉移結束且纖維沉澱之前,將質量爲1g的纖推和水混合物添加至燒杯中。

6.3.2.5按上述方法.用5 1.塑料容器中的剩余纖維和水混合物.制備至少兩個試樣。制備完成後,應立即進行試樣測定。
7測量及校准
7.1 測量
爲取得精確的測量結果.應對每一試樣中的所有纖維進行測量及分析。
向燒杯中的纖維和水混合物中加水。直至達到燒杯中懸浮物的質量(M)時停止加水.使纖維濃度等于或小于纖維分析儀制造商爲測定纖維機度所要求的濃度(CB)按以上方法將絕幹漿試樣加入分析儀.並開始測定。
7.2 校准
應定期檢查分析儀的運行狀態.並經常進行清洗.每星期用校准纖維對其精確度檢查-一次.每個月對儀器的運行性能檢查一次。校准過程應符合GB/T 10336的規定。
8計算與結果表示

8.3 精密度
8.3.1 概要
精密度的計算是以取自NIST的闊葉木和針葉木參比漿樣測定結果計算的。
沒有迹象顯示化學漿和機械漿之間精密度存在差別.這是由于6.3.1中的細小纖維被洗掉的原因。
8.3.2 重複性
選用一種闊葉木漿和一種針葉 木漿。依據本標准在11個不同實驗室中進行試驗,結果見表1.

8.3.3再現性.
選用一種闊葉木漿和一種針葉木漿.依據本標准在11個不同實驗室中進行試驗.結果見表2。

9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含以下內容:
a)對本國家 標准編號的引用:
b)試驗日期和地點:
c) 鑒定樣品的全部資料;
d)使用儀器的型號:
e) 所測纖維的總數;
0) 總纖維長度:
g)平均纖維 粗度:
h)如有要求,還需 注明纖維碎片的去除情況:
i)可能影響試驗結果的任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