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rmination of fiber coarseness
編輯:弗艾博纖維技術研究中心
前言
本標准等效采用ISO 9184-6: 1994《纖維粗度的測定》。
本標准與ISO 9184-6:1994相比,有如下區別:
——將皮氏培養皿改用爲玻璃培養皿(ISO9184-6第7章、第8章,本標准第7章、第8章);
——增加了 硫酸幹燥器(6.6);
——按ISO 9184-6:1994中3.1的注1 ,將纖維粗度以毫克每米表示;
——對試驗部分的稱量和染色內容,作了相應調整(ISO 9184-6第8章,本標准第8章);
——對第9章的操作過程進行了詳細說明;
——爲了給本標准的使用者提供更多信息,本標准增加了附錄A.
本標准的附錄A是提示的附錄。
本標准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准由全國造紙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薛崇昀、林茹、龚淩、潘蘇陽。
本標准由全國造紙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
ISO前言
ISO(國際標准化組織)是國際標准化團體(ISO成員)的全球性聯合體。國際標准的制定工作通常由ISO技術委員會完成,其中每一-成員國對技術委員會曾經發布的標准感興趣的,都有權向委員會表達其意見。與ISO有關的政府的或非政府的國際組織也可參與這項工作。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電工標准方面有密切聯系。
國際標准的草案要經過技術委員會各個成員的投票表決才能正式通過。作爲國際標准的正式發布要求達到不低于75%的投票率。
國際標准ISO 9184-6和ISO 9184-7是由ISO/T 6紙、紙板和制漿技術委員會SC5制漿的試驗方法和質量規範分技術委員會起草的。
ISO9184是由下列部分組成,在總題目《紙、紙板和紙漿一纖維的組成分析》以下:
——第1部分:通用方法;
——第2部分:染色指南;
——第3部分:Hersberg染色試驗;
——第4部分:Graff"C”染色試驗;
——第5部分:Lofton-Merritt染色試驗(改進的Wisbar法);
——第6部分:纖維粗度的測定;
——第7部分:重量因子的測定。
第1部分是纖維組成分析過程的通用指南,應該與染色指南(見第2部分)和染色試驗(見第3~5部分)一起使用。
1適用範圍
本標准規定了紙漿纖維粗度的測定方法。
本標准適用于纖維相對完整.種類單- -的紙漿,例如:化學和半化學漿。不適于機械漿、化學機械漿及高打漿度紙漿。
2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爲本標准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有版本均爲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准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41-1989紙漿 分析試樣水分的測定(eqv ISO 638: 1978)
GB/T 4688- -2002紙、 紙板和紙漿纖維組成的分析(eqv ISO 9184:1990)
QB/T 3703-1999紙漿 實驗室紙頁的制備常規紙頁成型器法(eqv ISO 5269-1:1979)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准。
纖維粗度fiber coarseness
特定纖維每單位長度的質量(絕幹),纖維粗度以毫克/米表示(mg/m)。
4原理
一定量纖維均勻地分布在一個已知的範圍內,在顯微鏡下計算出這些纖維的總長度,通過計算得到纖維粗度。
5試劑
5.1染色劑:用于纖維染色的水溶液。
適合化學木漿的染色劑,包括10g/L的剛果紅溶液和10g/L的維多利亞藍溶液。
5.2氫氧化鈉溶液:約10 g/L溶液。
6儀器
實驗室通用儀器和以下特殊儀器
6.1 顯微鏡具有帶推進尺能水平移動的載物台,目鏡中裝有十字測微尺,測量精度可達士0.1 mm。
6.2 紙頁成型器:應符合ISO 5269-1的要求。
6.3玻璃過濾 器:200 mL多孔圓盤,孔隙直徑應在15 μm~40 μm。
6.4廣口瓶:100 mL,可盛放約250顆直徑爲4 mm~5 mm的玻璃珠。
6.5濾紙:定性分析濾紙,切取與紙頁成型器網面積相同的濾紙片。.
6.6 硫酸幹燥器:相對濕度50% r.h。
7樣品制備
7.1 風幹漿樣
把試樣5g撕成小碎片放在玻璃培養皿內,置于硫酸幹燥器中。
7.2 濕漿
在玻璃過濾器(6.3)中,制備成試樣片,風幹的試樣片按7.1操作。
8顯微鏡載玻片 的制備
8.1試樣的稱量和染色
將試樣置于玻璃培養皿內,放人硫酸幹燥器不少于4 h,以便接近平衡。取4份10mg~20mg試樣,准確稱量至0.1mg.當試樣含有細小纖維時,化學闊葉木漿取10mg,針葉木漿取20 mg.
紙頁成型器網的使用面積爲200cm2,如果面積與此不同,測試的試樣量應成比例的改變。同時采取試樣約5g,按GB/T 741測定其絕幹率。
在試管中用氫氧化鈉溶液(5.2)煮沸試樣,約1min使其分離。在玻璃過濾器(6.3)中過濾並用水洗滌試樣,將濕的纖維片轉移到廣口瓶(6.4)中,加入水50 mL,並振蕩廣口瓶,使之完全分散。在同一個玻璃過濾器中過濾纖維懸浮液,轉移纖維片至試管中,加人染色劑(5.1)10 mL進行染色,並煮沸1 min~2 min,使其染色充分。然後將懸浮液倒人玻璃過濾器中,靜置5 min後抽真空,在玻璃過濾器中用水洗滌纖維片至洗滌液無色爲止,轉移染色後的纖維片置廣口瓶(6.4)中。用少量的水洗滌玻璃過濾器中剩余的纖維,並轉移到同一個廣口瓶內,振動廣口瓶直至染色的纖維片完全分散。
在室溫條件下,如果纖維能夠充分染色,就不必在試管中煮沸,這種情況,染色可以在玻璃過濾器中進行。
8.2紙頁的制備
將一張濾紙片放在紙頁成型器的濕網篩上,注水人貯漿器至一半高度,沖洗廣口瓶中第一份經染色的所有纖維,倒人貯漿器中,加水到刻度線。按QB/T3703中所描述的實驗室紙頁成型過程來進行攪拌、排水。當水排光後,關上排水開關,掀起貯漿器,從網篩上移走濕的紙頁。然後盖上吸水紙,防止灰塵並保持纖維頁片形狀,用相同的方法抄出4張紙頁。
9步驟
從每張紙頁上切取4至8條10mmX70mm的紙條,將紙條放在載玻片上,在統計時紙條應保持濕潤。將載玻片放在顯微鏡載物台上,以一定方向移動載物台,使目鏡中心刻度線跟蹤要測量的纖維長度,讀數應精確到0.1 mm。當統計完一條觀察線上的纖維時,應將載玻片移動約5 mm至另外一條線。
按照GB/T4688中的規定,記錄通過中心刻度線的纖維根數和纖維長度,直至統計出的纖維根數不少于600根。
重複上述操作過程,應確保所測量的纖維總數至少爲2 400根。
10 結果表述
10.1 纖維粗度的計算


11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a)本標准號;
b)對于完成試樣鑒定所必需的各項說明;
c)測試結果;
d)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異常現象;
e)任何有可能影響試驗結果的,不屬于本標准的任何操作,均應加以說明。